BELSORP MAX II 助力二甲苯同分異構體分離材料的性能研究
恭喜浙江大學任其龍院士、鮑宗必教授團隊在二甲苯同分異構體分離領域取得突破!
工業中二甲苯同分異構體的分離與純化是一項重要且極具挑戰的任務。開發高效的吸附劑對于實施用于工業分離這些異構體的模擬移動床技術至關重要。浙江大學任其龍院士、鮑宗必教授團隊和美國羅格斯大學李靜教授團隊在最近一次的Science期刊中發表了相關研究進展。該團隊研究了一種高效的聚合物材料Mn-dhbq,對二甲苯異構體具有非常獨特的識別和捕獲能力。在不同的溫度下,對鄰,間,對-二甲苯有不同的吸附捕獲性能。精巧的結構賦予這種多孔材料超高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展現良好的吸附能力,高選擇性,模擬工業條件下的動力學反應。這項研究為工業中二甲苯的分離與純化工藝提供了一種高效節能的吸附替代方法。
圖1 聚合物結構解析
通過BELSORP MAX II蒸汽吸附儀B對該聚合物的二甲苯同分異構體的吸附性能進行表征。該柔性結構在二甲苯異構體的蒸汽吸附表征實驗中得到充分展示。
圖2 A聚合物Mn-dhbq在不同溫度下對二甲苯同分異構體單組份的吸附等溫線 D不同樣品狀態下(粉末和壓片顆粒)對二甲苯的蒸汽吸附曲線(333K)
采用BELSORP-max II (BEL Japan, Inc.) 對該材料進行了二甲苯孔徑擴散性能表征,實驗前將100 mg 樣品在423 K超高真空條件下脫氣24 h。在測試吸附等溫線的同時,測定其動力學吸附特性。將一定劑量的吸附氣體引入吸附系統后,記錄氣體壓力和二甲苯吸附量隨時間的變化,并將其轉化為瞬態歸一化吸附量隨時間的函數。
圖3 不同溫度下的吸附曲線303K, 333K,363K.393
圖4 利用Belmaster軟件根據曲柄理論(33)自動擬合出了PX在聚合物Mn-dhbq中303和393 K時的吸附動力學曲線和計算出的擴散速率。
MICROTRAC MRB(麥奇克拜爾)
Belsorp系列儀器
功能:
- 可以升級為1MPA的高壓吸附系統,實現負壓超微孔和高壓吸附的一體機;
- 儀器配選吸附速率軟件BELDYNA,可以測試吸附量對時間的曲線。儀器提供等溫吸附熱測試功能和軟件處理;
- BELSORP系列儀器的旗艦產品,精確測量比表面積、孔徑分布、多種氣體和蒸汽吸附曲線;
- 高通量測量通道,最多可以同時測定4個樣品;
- 采用先進的AFSMTM校準方式,實現更高精度的測試;
- (選件)預處理全程,以及預處理切換到分析過程都是全自動運行;
- (選件)液氮補充系統結合4.8升大體積杜瓦,可以實現超長時間無間斷測量;
- BELSORP MAX II 開發了“氣體進氣優化測量”( Gas Dosing Optimization ),調用合適的吸附測量程序,可以提高1倍測試速度;
- 先進的智能控制閥系統和抽真空系統大大減少了測量時間。
- 可以通過E-mail系統進行測量后的遠程數據控制。
- (選件)選配快抽真空管路可以縮短樣品站與真空泵之間的距離,大大加快抽到高真空的時間。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BELSORP MAX II 助力二甲苯同分異構體分離材料的性能研究
- 這項研究為工業中二甲苯的分離與純化工藝提供了一種高效節能的吸附替代方法。
-
- 【應用】通過SFC-UV分離純化貝達喹啉的四種異構體
- 本文介紹了一種利用 BUCHI Sepiatec SFC-50 儀器分離純化 BDQ (R,S)異構體的方法。SFC 儀器與蒸發光散射檢測器(ELSD)相連。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采用了堆疊注入模式。
-
- 【線上直播課】錐形量熱儀:最有效的材料防火性能研究和測試設備
- 錐形量熱儀燃燒測試法是最有效的中小型聚合物火性能測試方法之一。其原理基于對給定熱通量(通常為10~100kW/m2)下樣品燃燒氣體中氧氣濃度下降的測量。
-
- 網絡課堂 | 碳材料的導熱性能測試
- 6月18日網絡課堂預告
-
- 熱點應用—熒光光譜儀助力熒光防偽材料研究
- 熒光的產生主要是組成發光材料的分子的能級輻射躍遷的結果。組成熒光物質的分子的價電子能級因為分子的振動和旋轉,又分裂出分子振動能級和分子轉動能級。
-
- 【研究動態】這個發現能夠逆轉II型糖尿病?
- 據統計,目前中國的糖尿病患者已經高達9240萬人,平均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II型糖尿病患者占了90%以上。
-
- 課堂回放 | 碳材料的導熱性能測試
- 課堂回放
-
- JACS:MOFs材料性能調控機理搞不清?實驗室臺式XAFS前來助力!
- 研究團隊使用easyXAFS公司的實驗室用臺式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儀探測了Cu K-edge X射線近邊吸收譜(XANES)
-
- 威科工業電磁疲勞測試系統:精準測試,助力材料性能突破
- 威科工業電磁疲勞測試系統是威科工業自主研發的針對于材料疲勞性能測試的設備。通過模擬材料在實際使用中承受的循環載荷,幫助用戶精確評估材料的抗疲勞性能,從而為產品設計、工藝優化和質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ghhbs.com.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