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試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改革過渡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國科發資〔2015〕423號)等文件要求,現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試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稿,見附件)向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征求意見時間為2020年7月17日至2020年7月31日,修改意見請于7月31日24點之前發至電子郵箱。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試點專項的凝練布局和任務部署已經戰略咨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咨詢評議,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研究審議,并報國務院批準實施。本次征求意見重點針對2020年度部署定向項目申報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標指標和相關內容的合理性、科學性、先進性等方面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專業機構和專家,認真研究收到的意見和建議,修改完善相關重點專項的項目申報指南。征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將不再反饋和回復。
聯系方式: sfs_swyyc@most.cn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
2020年7月17日
更多詳情,請登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官方網站查詢
節選該指南部分內容:
“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試點專項2020年度
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征求意見稿)
本專項旨在搶抓醫療衛生健康領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契機,以早期診斷、精確診斷、微創治療、精準治療為方向,以多模態分子成像、大型放療設備等十個重大戰略性產品為重點,系統加強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突破一批引領性前沿技術,協同推進檢測技術提升、標準體系建設、應用解決方案研究、示范應用評價等工作,加快推進我國醫療器械領域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整合,促進我國數字診療裝備水平整體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本專項按照全鏈條部署、一體化實施的原則,設置了前沿和共性技術創新、重大裝備研發、應用解決方案研究、應用示范和評價研究4項任務。
結合實施方案總體安排以及前期立項情況,2020年擬部署3個重點方向,國撥經費總概算約5000萬元,實施周期為3年。啟動任務包括新型呼吸機及其核心部件研發、智能化重癥監護醫用系統研發、新發突發疫情預警和監控管理系統研發等三個方向。
1. 新型呼吸機及其核心部件研發
1.1新型重癥呼吸機及其核心部件研發
研究內容:研發用于重癥呼吸支持治療等應用場景下的基于醫用機械通氣的呼吸支持系統及其相關耗材與配套裝置,實現機械通氣呼吸支持系統中高效低噪壓縮機、壓力/流量/氧濃度等傳感器、高精度比例閥和控制閥等核心部件。開展氣道阻力/肺功能/肺損傷等實時監測評估干預、混合滲出液(如痰液等)監測與排泄以及基于生理參數(如膈肌電、心電、腦電、氧/二氧化碳分壓等)的新型智能自主呼吸通氣控制模式等關鍵技術攻關和臨床應用研究。
考核指標:1.產品性能不低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2.新型通氣模式需具有良好的氣道與呼吸動力學特性,以降低肺損傷、通氣不足、人機相互拮抗等風險,提高脫機率和縮短呼吸支持時間。3.國際原創或實現國內首創的關鍵核心技術不少于1項。4.主機技術指標與功能要求須覆蓋相同應用場景產品的主要技術和功能要求,以及研究內容規定和臨床常用的通氣模式,包括容量控制、壓力控制、壓力支持、持續正壓通氣、輔助控制、自主呼吸、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后備通氣、容量目標壓力控制、容量目標壓力支持、雙相壓力釋放通氣等模式;系統監測參數包括呼吸頻率、呼吸末壓力、呼吸末流量、平均氣道壓力、吸入潮氣量、呼出潮氣量、分鐘吸氣量、總呼氣終末正壓(PEEP)、呼吸比、氧濃度監測值、平臺壓力等,檢測和控制相對精度好于1%;潮氣量范圍:5-2500ml;斷電時支持主機工作100分鐘。5.申請/獲得不少于4項核心發明專利,其中國際發明專利1項。6.提供國產呼吸機的核心部件、整套系統可靠性設計驗證文件和第三方測試報告。
2. 智能化重癥監護醫用系統研發
2.1巡診查房智能化機器人研發
研究內容:研發重癥監護單元(ICU)內的具有問診、生理體征檢測、互動式查體及相關分析等功能巡診查房機器人,以減輕重癥監護單元醫護人員工作強度和感染風險。開展智能感知、遙感遙測、人機交互、智能控制等前沿技術在重癥監護單元機器人中的研究,支持機器人產品智能化機器核心部件的研發。
考核指標:1.產品性能不低于國內外同類產品水平,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2.申請/獲得不少于4項核心發明專利,其中國際發明專利1項。3.提供國產重癥監護單元智能化醫用機器人的核心部件、整套系統可靠性設計驗證文件和第三方測試報告。
2.3智能化隔離監護系統研發
研究內容:面向傳染病人隔離監護等應用場景,研發針對傳染病人的體溫、心電、血壓、血氧、呼吸頻率、呼吸音、呼吸道阻力和肺滲出物等監護智能穿戴產品及其信息分析和智能診斷信息系統,開展新型傳感器和智能生理信息處理等技術(如生理傳感器、無線信息傳輸、無氣壓袖帶監測、非接觸監測和低負荷可穿戴等)在傳染病隔離監護的應用研究,研發智能化監護系統產品核心部件。
考核指標:1.產品性能不低于國內外同類產品水平,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2.申請/獲得不少于4項核心發明專利,其中國際發明專利1項。3.提供國產智能化監護系統的核心部件、整套系統可靠性設計驗證文件和第三方測試報告。
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試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 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稿).doc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試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 征求意見時間為2020年7月17日至2020年7月31日,修改意見請于7月31日24點之前發至電子郵箱。
-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等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 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數字診療裝備研發”等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予以發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 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 根據相關要求,現將SKA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予以公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
-
-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等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 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等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予以公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 “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項目綜合績效評價結論公示
- 公示時間:2021年7月20日至7月25日。
-
- “交通基礎設施”等重點專項2021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 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和組織管理相關要求,現將“交通基礎設施”等重點專項2021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予以公布。
-
- “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 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予以發布。
-
-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專項2021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 申報單位根據指南方向的研究內容以項目形式組織申報,項目可下設課題。項目應整體申報,須覆蓋相應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標。
-
- “數學和應用研究”等重點專項2021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 現將“數學和應用研究”等重點專項2021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見附件)予以公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 “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等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 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等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予以發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 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管理的相關要求,現將“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予以公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項目安排公示
- 公示時間為2020年12月17日至2020年12月21日。
-
- “新型顯示與戰略性電子材料”等重點專項2022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
- 現將“新型顯示與戰略性電子材料”等重點專項2022年度定向項目申報指南予以公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 “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 2020 年度 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稿)
- 現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公開征求意見。
-
- 科技部發布“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 征求意見時間為2020年9月29日至2020年10月13日
-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 現將“科技冬奧”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予以發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2020年度試點實施科技管理專項項目
- 2020年擬在管理科學部、醫學科學部、政策局和交叉科學部相關科技管理與政策研究崗位試點實施。
-
-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綠色生物制造”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書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綠色生物制造”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將進入正式申報書(含預算申報書)填報階段。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ghhbs.com.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資訊
- 通知公告|關于征集“我心中的中國材料大會”短視頻的通知
- BCEIA 2025 云課堂 5 月直播預告 | 知識盛宴持續來襲
- 這里有妙招,純化不迷茫!Cytiva「純化日」靈感市集進行中!
- 財報 | 阿美特克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 阿美特克宣布收購FARO Technologies
- 【直播講座】布魯克磁共振400熱線常見問題答疑
- 好消息丨布魯克電子顯微分析中國客戶體驗中心全新升級啦!
- May 2025 Staffing Newsletter 2025年5月人才召集令!
- 直播 | 20納米以下穩定高質量可重復TEM樣品制備
- 全球首發!PFAS 能力驗證服務來襲,權威認證讓實驗室檢測 “快人一步”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