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器官的宏大未來——類器官技術在臨床研究和醫學應用轉化中的更多可能
2011年,在一項乙肝綜合療法的小型臨床試驗中,一名患者突然死于多器官衰竭[1]。令人震驚的是,組合療法中的各項療法均經多次證明對人體無害,實驗室測試也未發現嚴重風險。然而,該療法對試驗中的七名患者(其中包括一名死亡患者)均造成一種常見的副作用,即藥物性肝損傷(DILI)[2]。該副作用可能導致從輕微至致命等不同程度的癥狀。
簡而言之,直到造成不可挽回的實驗后果時,我們才能知道這項新療法對真正的患者是否安全,但一切為時已晚。
盡管實驗立即被叫停,但藥物性肝損傷造成的嚴重未知影響仍然令人心有余悸。超過20%的臨床試驗因藥物引起肝損傷而失敗[3],每年高達30億美元的藥物研發因此蒙受損失[4]。
如今一種新的毒性篩選方法正在興起,該方法不僅能模擬單個細胞,還能模擬器官中的細胞結構。人體微生理系統或“類器官”可以提供二維細胞模型和動物試驗所不具備的信息。
參考資料
[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738840/
[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60634/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827823000727
[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856-022-00209-1
[5]https://journals.physiology.org/doi/full/10.1152/ajpcell.00120.2020
[6]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0793
[7]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45X22000807
[8]https://www.labcompare.com/10-Featured-Articles/608364-A-Decade-of-Transformation-How-Organoids-are-Redefining-Drug-Development/
[9]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039464/
[10]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45X22000807
[11]https://www.technologynetworks.com/drug-discovery/articles/revolutionizing-high-throughput-drug-screening-with-ai-and-organoids-381697
[12]https://www.moleculardevices.com/newsroom/news/molecular-devices-launches-custom-organoid-line-expansion-service-using-unique-bioprocess-technology-for-high-throughput-applications
[13]https://investors.danaher.com/2024-02-05-Danaher-Launches-Collaboration-with-Cincinnati-Childrens-Hospital-Medical-Center-Aiming-to-Improve-Patient-Safety-in-Early-Drug-Development
[14]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667647/
[15]https://www.fda.gov/media/145718/download
[16]https://lifesciences.danaher.com/us/en/blog/importance-of-introducing-diversity-earlier-in-drug-development.html
▼ 相關閱讀 ▼
Danaher Beacon | 丹納赫與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開展合作,改善早期開發階段的藥物安全性
關于
Molecular Devices 始創于上世紀 80 年代美國硅谷,并在全球設有多個代表處和子公司。2005 年,Molecular Devices 在上海設立了中國代表處,2010 年加入全球科學與技術的創新者丹納赫集團,2011 年正式成立商務公司: (上海) 有限公司。Molecular Devices 以持續創新、快速高效、高性能的產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務著稱業內,我們一直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在生命科學研究、制藥及生物治療開發等領域蛋白和細胞生物學的創新性生物分析解決方案。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微小器官的宏大未來——類器官技術在臨床研究和醫學應用轉化中的更多可能
- 微小器官的宏大未來——類器官技術在臨床研究和醫學應用轉化中的更多可能
-
- 疾病研究新范式:類器官和器官芯片技術
- 疾病研究新范式:類器官和器官芯片技術
-
- 疾病研究新范式:類器官和器官芯片技術
- 疾病研究新范式:類器官和器官芯片技術
-
- 揭秘生命:類器官和器官芯片技術
- 量體裁衣,替身試藥,精準治療
-
- 癌癥和類器官研究的必備品
- 癌癥和類器官研究的優化解決方案
-
- 【新品發布】全自動一體化類器官工作站賦能類器官研究和應用
- 【新品發布】全自動一體化類器官工作站賦能類器官研究和應用
-
- 器皿中的“human being”:類器官與器官芯片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 器皿中的“human being”:類器官與器官芯片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
- Organoids 類器官(器官芯片綜述)
- 類器官是簡單的基于組織工程細胞的體外模型,它概括了體內組織的復雜結構和功能的許多方面,如用于人體組織發育、再生和修復的基本機制研究,也可以用于診斷、疾病建模、藥物發現和個性化醫療。類器官來源于多能干細胞或組織駐留干細胞(胚胎或成體)等。
-
- 類器官技術:生物醫學的革新力量
- 科學資訊
-
- 未來已來,類器官技術為藥敏試驗帶來的新機遇
- 隨著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精準醫學已逐漸成為當下醫療領域的核心理念。每位患者都希望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而
-
- 未來已來,類器官技術為藥敏試驗帶來的新機遇
- 隨著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精準醫學已逐漸成為當下醫療領域的核心理念。每位患者都希望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而
-
- 小腸類器官與胚胎發育的單細胞研究
- 揭示腸道類器官和胚狀體發育的奧秘
-
- 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的新興工具:腦類器官
- 大腦復雜的細胞組成和特定的結構,使得體外建模難度極大。近年來大腦類器官概括了大腦發育的許多關鍵特征,激發全-神經學領域相關科研人員的興趣,研究成果不斷的發表于高分期刊,將腦類器官用于各種生理和病理研究
-
- 多元利器,助力類器官研究全面突破
- 作為連接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橋梁,類器官技術不僅深刻揭示了生命活動的復雜機制,更為精準醫療、藥物篩選及再生醫學等領域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澤匯生物提供類器官研究全面解決方案,一個集高科技、高精度、
-
- 工程化類器官(Engineering Organoids)
- 類器官是在體外微型化和簡化的組織模型系統,因其在模擬組織發育和疾病、個性化醫學、藥物篩選和細胞療法方面的巨大潛力而備受關注。本文提出通過在類器官系統各個層面上采用工程學方法,可以解決傳統類器官培養中的許多限制。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ghhbs.com.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